☆皈依
皈依是皈依“佛、法、僧”三宝。在座的每一位同修过去世都曾皈依过三宝,否则今天便不能有如此好的因缘来到这里,因此我们今生只不过是在补皈依而已。就好像若要重修或继续修学分,都要重回学校重新注册报到一样。我们虽然过去世都跟佛、菩萨皈依过,或许也都受过戒,﹝每人所受的戒都不同,或许也有曾受过比丘戒﹞,但之后我们又和自家眷属结了很多业缘,所以今生又回来重修。是来结法缘及解恶缘的。
从前在师父宣化上人那里学到了学佛要有“正知”、“正见”。若没有正知见便会绕很多迂回的路,而无法脱出六道轮回。以前师父曾解说过关于“善才童子五十三参”到处拜师的问题:他认为以善才童子的境界并非是在拜师父,而是去亲近善知识,去暸解善知识的修学以增进自己的学识。但是现在的人却将之误解成多多益善,见一个法师便皈依一次、拜一次师。师父对此情况非常的反对,他曾告诫我们不要到处皈依结缘,只要皈依“佛、法、僧”三宝一次就够了。重点是当我们想跟从善知识修行时,一定要慎重的观察找寻自己要追随的老师,然后认真的去学习。
虽说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,善知识是很多,但若要修学佛法一定要找对师父。楞严经上所说五十阴魔的境界很多。修法的人在学习时或有着魔的状况,若师父着魔下地岳,他的皈依弟子也要跟着下地岳的。若依藏教的制度欲跟随上师学法,得要通过很多考验才行。显教制度师父与徒弟也要互看三年才能决定是否要传授教法。因此我们要审慎的选择老师,若之前已有因缘已经皈依,便不需再去皈依了。
以前我最早想皈依智国老和尚,但老和尚认为我的因缘不在他那,未让我皈依,并教导我继续做佛事较重要,而皈依得视因缘,若皈依不修也没用。后来我皈依了广钦老和尚,老和尚往生之后,我为学法而来到美国跟随师父宣公上人七年半,直到上人往生后,才去大陆寻找元音老上师为我的依止师,得上师传授“心中心法”。大家在修法时,一定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去皈依你的依止师。
现在,在台湾大家都习惯称出家人为师父,那是不正确的。我们应称呼出家人为法师,年高德韶者称和尚,年纪再大者为老和尚(老是尊称),只有自己的皈依师才能称“师父”。宣公师父曾规定在万佛城要成为法师者,必须背三部大经,五部小经,并能讲经说法才能称法师。
(三藏法师是指“经”、“律”、“论”三者皆通称为三藏法师)。
☆菩萨戒
一般的大道场在举办‘水陆空大法会’时,都有传授三坛大戒的仪式(包括比丘戒及菩萨戒)。在家居士可参加皈依及受五戒,若受过五戒后,若发心还可以再受菩萨戒。而出家众在受沙弥戒后,要做忏摩仪式后可受比丘戒。等到这些戒都圆满俱足后,才能受菩萨戒。现在的比丘、比丘尼们在受比丘戒的同时,都会趁着三坛大戒时,十方各地大法师都会到场的因缘关系,守菩萨戒者亦可再加受菩萨戒。在佛制里,比丘要圆满俱足戒后才可受菩萨戒。但在菩萨戒的戒条里亦有说无论哪类众生(包括虚空界的花神、树神、草神及山河大地等),只要能听懂传戒法师所说的戒条便能受菩萨戒,因此大部份人都会愿意报名受菩萨戒。但受戒前要先暸解这些戒条,知道要如何去守戒,否则若未能全懂就受戒,若一出戒坛便犯戒就不好了。因菩萨戒是举心动念都算犯戒,是守“心戒”、守“心地法门”,所以较为严格。
凡受过戒者,所得戒体生生世世都会保护着你,因此今生在受比丘戒或菩萨戒时,能否得戒体很重要。若你受戒时,主法的法师德行不够,或受戒者不够真诚忏悔,真心受此戒体,便得不到戒体。若有得戒体,便会有许多瑞像及迹象。若你过去生受过菩萨戒,仍会有戒体保护(但你要先懂得何谓戒体)。我是在受完菩萨戒后才知道原来我从小就有戒体。
五戒是“杀”、“盗”、“淫”、“妄”、“酒”。每守一条戒便有五个护戒神,守五条戒就有二十五个护法戒神守护着我们。“楞严咒心”的偈诵说“八万四千金刚众,行住坐卧每随身”、“不持斋者成持斋,不持戒者成持戒”。因持楞严咒的大法效应,让我们(持楞严咒心者)即使尚未持戒,也能因咒力殊胜之消业而渐至清净。尤其是犯了比丘戒的“四众”、“八弃”等大戒都要念“楞严咒”忏悔的。因此“楞严咒”是有极其殊胜效应的大咒。
现在大家在网路上便可看到“大藏经”,非常方便。但在家居士要特别注意!只可看“经”和“论”,而“律”部里戒条部份,如比丘戒等出家人的戒条,不要去看。
(若是准备要受菩萨戒者,想先暸解菩萨戒的内容,可以看菩萨戒。)否则若是偷看也算犯“偷戒”!因在家居士并不了解那些戒条的真正含意及层次的区别,而随意去评断出家人的行为就很容易犯“谤僧”罪,受菩萨戒者举心动念有犯戒意都算犯戒。
☆菩萨行
多年前我曾有机缘亲自顶礼三拜证严法师。法师们一般只会接受一拜,而她欣然接受我的顶礼三拜,因她知道我视她为“观世音菩萨的化身”。她等于是给我上了一课:印证了只要“心是菩萨心、行是菩萨行”,你便是个菩萨的化身。因此我常鼓励大家,我们修“地藏法门”,便是一个“地藏菩萨”的分身,要以菩萨自居。若你受菩萨戒,便要以菩萨道、菩萨行为言行的范本。不能认为自己是个凡人,就可为所欲为。我们学佛要有正知见,不论修什么法都要有个基本的认知:即“我们本具佛性”。有此认知后还要承当!元音老上师曾说过当今学佛人最大问题是在不敢承当。“若敢承当,当下就是”。在修学过程当中,若能念念之间都在修,随时都可明心见性的,只是大家不敢承当。我们学佛要藉方便法及因缘“随缘消旧业”来累积自己当菩萨的学分(“楞严经”上说往菩萨道上的修学是有次第的。连菩萨都有等级之分,从初地、入地直到十地菩萨后还有等觉,等觉之后还要经过金刚初地到金刚十地菩萨后才能到达妙觉,妙觉即是佛)。
当“地藏法门”修到一个程度后,你在通往佛法的道路该如何走,到时佛菩萨都会安排好。像我学悉昙字及修“心中心法”也都不是我预先想好的。尤其念地藏圣号时每一句都是在度众生,包括所有有形、无形的众生,甚至于你的自性都度了。这是累积功德的事,等于在积内功修外德。因此我较重视带着大家一起实修,实际的做功课。当一步步的累积起来后,你静坐时才能进入状况,否则坐着不是打瞌睡,就是打妄想坐不下去。
依藏教,修静坐先要修“四加行”。元音老上师虽说“心中心法”不需要修“加行”,但我们还是要靠平常持咒、拜佛、拜忏及持佛名号(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地藏菩萨等)来累积福德因缘。如此修“心中心法”打坐才能顺利的通过考验,否则即使有心修法,上座时就障碍重重。因此鼓励各位要好好把握因缘。
☆楞严咒心:
密咒的功效很快,念七句“阿弥陀佛心咒”的功效相当于一千句“阿弥陀佛圣号”。因此能持咒者就尽量持咒。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每一部经都是为了那部经里的咒而说的。如整部“楞严经”是为“楞严咒”而说的。此是佛在无见顶上放光所说的咒。要修学开大智慧、修“心中心法”最好都要加修“楞严咒心”,否则修法会很辛苦。尤其禅坐时会有很多境界产生。“楞严咒”及“楞严咒咒心”能为我们消障,并顺利加持我们修法,念了咒心再来修“心中心法”一座二小时就能坐得住。
憨山祖师说过:当修学行人修到种子翻腾进退不得时,唯有秘密持咒。这个咒便是“楞严咒”。经上说持诵“楞严咒”的利益效应,以佛的一言一句不重覆也是长到恒河沙劫都说不完。而家中有供奉“楞严咒”的地方,所有一切灾障都不会来。在网站上欲修咒心的人,要先修一万八千遍的“大轮金钢陀罗尼”才可修咒心,(诵经持咒后加念“大轮金刚陀罗尼”二十一遍可当补阙圆满真言)。在座者因缘殊胜能有缘来此共修,所以准予你们直接修“楞严咒心”。因此大家要把握住这么好的因缘,鼓励大家要勤念咒心,它的功德效益是不可思议的。
“楞严经”里有个“楞严法”,设坛修法时若不出坛场日日夜夜的念咒,你想要佛、菩萨现身加持灌顶受记也都不是难事。“心中心法”不建坛、没仪轨也照样可修,是方便中的大方便法。你若真心想修大法要出离,培积因缘,发心今生要修“心中心法”至少要坐满一千座。。而且要一座二小时中途不可下座,否则就容易松懈,前功尽弃。
发心要研究“楞严经”的人,可先从师父宣化上人解释“楞严经”的部份看起,再看其它的版本如守培法师的“楞严经妙心疏”。
|